闻一多纪念馆联合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开展迎 “七一” 主题教育活动

发布时间:2022-07-03   来源:闻一多纪念馆  

  为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在建党节来临之际,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与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携手开展 “荆楚红韵・金融担当 —— 迎七一暨闻一多精神传承行动”。活动以红色文物为桥梁,将革命历史与金融使命深度融合,为党员干部带来一堂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爱国主义教育课。

  在闻一多先生铜像前,全体党员庄严举行敬献花篮仪式。伴随着肃穆的旋律,党员代表缓步上前敬献花篮,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,向革命先烈致以深切哀思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”在鲜红的党旗下,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,铿锵誓言响彻纪念馆,彰显金融党员对历史使命的坚定承诺。

  随后,党员们跟随讲解员走进《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》。展厅以“诗人——学者——战士”的人生轨迹为脉络,从爱国诗篇的文学光芒到民主革命的实践历程,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到救国图存的毅然抉择,每一件文物、每一段文字都生动诠释着闻一多“爱祖国,爱人民”的赤子情怀。当驻足于国家一级文物——1938 年闻一多西迁昆明时的托运木箱前,众人仿佛穿越至战火纷飞的岁月,触摸历史的温度。

  在红色文物故事宣讲环节,闻一多纪念馆支部书记陈秋华以《1938 年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时闻一多托运的木箱》为主题,揭开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:“这只木箱曾随闻一多先生经历北平逃难、长沙任教、西迁昆明三次重要迁徙……”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,闻一多匆忙将重要书稿装入木箱撤离北平,不久清华园遭日军劫掠,家产尽失,木箱成为他留存的珍贵物品;1938 年,他拒绝亲友规劝,携带木箱加入“湘、黔、滇旅行团”,历时 68 天步行 3300 余里,在“教育长征”中目睹民生疾苦,救国信念愈发坚定。

  “抗战不胜利决不剃须”的誓言、为民主事业献身的壮举…… 木箱不仅见证了一位学者的人生轨迹,更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的精神象征。党员们通过观察木箱陈列细节、研讨“日军在清华园的罪行”“湘黔滇旅行团之路”等史料,深入理解 “爱祖国、爱人民” 的精神内核。集体诵读《红烛》、同唱《七子之歌 —— 澳门》的环节,让红色基因在朗朗书声与激昂歌声中薪火相传。

  从历史火种到金融实践,“闻一多从学者到战士的转变,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更要勇于担当、敢于斗争。”闻一多纪念馆馆长吴龙辉深刻阐释闻一多精神的时代价值,无论是战乱中守护文化火种的坚守,还是为民族未来奔走呼号的斗志,都与金融系统党员“服务地方、践行担当”的使命高度契合。

  活动特别肯定了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在浠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,号召党员以“金融担当”践行服务表率作用。银行负责人表示,“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与闻一多纪念馆结下深厚友谊,如今更要以党建共建为纽带,推动银地合作走深走实。”将把闻一多精神转化为支持地方建设的实际行动,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。

  以木箱为切入点,活动通过 “参观 — 宣讲 — 感悟 — 实践” 的逻辑链条,推动红色历史与金融使命同频共振。“我们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,在金融岗位上照亮发展之路。”党员代表黄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,将铭记革命精神,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、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,以“荆楚红韵”铸魂,以“金融担当”践行,为地方发展与国家复兴贡献金融力量。

  此次教育活动既是迎 “七一” 的党建实践,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与使命传承。闻一多纪念馆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深化红色教育与业务融合,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各领域焕发时代光芒,以实干实绩向党的生日献礼。(黄艳)

Copyright © 2009-2022 闻一多纪念馆 鄂ICP备10013513号

地址: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红烛路1号

电话:0713-4215603